日志一歇就歇了半年。转眼我的MBA就只剩下了一小半,再过几个月就毕业滚蛋了。

这半年世界巨变,我就在风口浪尖的地方,躲在商学院的玻璃后面悠悠地看着,每有大浪袭来,就深呼吸一把。

圣诞假期回国一趟,感触良多。最刺激的经历就是听中国最大的(大概也是业绩最好的)两家PE弘毅资本(Hony)和鼎晖(CDH)讲他们的投资故事。弘毅国有企业投得比较多(比如中联重科),鼎晖民营企业投得比较多(比如蒙牛乳业、李宁服装)。这两家的PE fund这几年年均IRR都超过100%(折算一下,差不多平均是5年翻30倍,或者3年翻10倍)。实在令人惊叹。

另外还发现一个神奇的今日资本,专门投消费品行业的民营企业(比如真功夫快餐和草本相宜护肤美容品),业绩也非常好,据说投资的企业08年平均销售额增长80%...徐新的“三件法宝”--绩效考核、品牌建设、企业文化,总结得精辟深刻又浅显易懂,一针见血地指出民营企业的问题,还用实例说明每一件法宝怎么给企业创造价值:绩效考核一上,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就来了,“用3年的时间干5年的活赚8年的钱”,基本上都能刺激销售额涨40%以上甚至翻番。

几点体会:

1)实例证明,国企改制,让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拥有股权,能够刺激主观能动性,带来效率的极大提升。美国在八十年代大规模地进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是同样道理。

2) 中国飞速变化的社会形态和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产生大量机会,只要用心观察,投资消费品行业也能赚大钱。

3) 民营经济发展还很粗放,从战略、市场营销、内部管理各个方面都有极大的空间可以提高效率。

4)投资行业能够把金融资源转移到效率增长最高的地方,为社会财富增长起到很大的作用。以前我受到一个做咨询的前辈的影响认为金融行业只是腾挪转移不创造价值,看来是非常错误的。

元旦节去了一趟奉贤,路过“周浦镇”。街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出来购物的人,满大街的平价手机广告,电器商场柜台前都要排队...和美国感恩节假期在Macy's商场萧刹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看来经济危机的寒冬还没有影响到这个小镇的老百姓。
这一番景象,倒让我对中国如何刺激经济有了几个点子:

  1. 不要控制山寨手机,相反要给他们发牌照、鼓励申请设计专利,引导市场良性发展,鼓励银行开发小额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山寨手机的大量涌现,说明有空白的市场需求。中国不是要“拉动内需”吗?让金融资源投资在有市场需求的行业,是拉动内需的最好的办法。同理,还应该鼓励和规范许多类似的“擦边球行业”,在消费需求最旺而又不被充分满足的地方,提供资源、建立秩序。
  2. 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比如建立专门的产业基金)。现在中国的问题之一是人才结构不符合经济增长的要求,而民办教育能够在市场机制下“闻”到最有市场需求的领域,快速地培养需要的人才。
  3. 4万亿的钱,不要搞太多的基础建设,资源利用效率太低,无谓损耗太高,不如通过金融体系投到实业(民营企业)里去,让生产供给和社会需求充分匹配。不要光给银行,还要给一些给PE和VC,充分利用这些行业里许多嗅觉灵敏眼光长远的投资专家,寻找和扶持高增长的行业和企业。

随便乱说了一通...中午有个讲 cloud computing 的讲座,得赶紧走了。